海上英伦

海上英伦

关于我

不再是此处的创作者

墙裂安利这本书:《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凯特·福克斯 著)

尤其是想C英sir的小伙伴们XD

以下内容完全摘自原文,【】内为敦宁的内心OS,汉字序号表示出于私心←_←

嗯你们没猜错我就是来混更的


上部:聊天规则


第一章 天气


1 任何英式聊天,都必定从谈论天气开始


2 我们谈论天气,其实未必真的是关于天气本身:英国式的聊“天”其实只是一种潜规则的表象,用来帮助我们克服天生的保守与羞怯,能够逐渐谈到一块


3 对天气的评论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者说,用的是一种逼问式的语调),其奥秘就在于,它却是需要一种回应——但关键在于善意的回馈与互惠,而不是回应的内容。任何对天气的逼问式探询均意在挑起一个谈话,任何嘟囔不清的回答(甚至是完全的重复,比如“是啊,不是吗?”之类)都属于完全合格的回答


4 事实上,谈论天气须在三种特定语境下进行。可以用于:

·简单招呼;

·挑起话头,打破沉默,引出其他话题;

·一旦出现尴尬局面,或者其他话题难以为继时,用来“打发时间”、“填补尴尬”或是“转移焦点”


5 天气谈话带出另一项英式谈话中的重要准则:总是同意


6 在英国“你永远不能在对讨论天气的时候提出异议”


7 【如果破坏上面这条规则(某个AKY大概经常这么做)】没有人会真的抱怨或是大发雷霆(英国人的抱怨也有其特定的潜规则),但是人们确实被冒犯了,这种被冒犯的感觉会以种种微妙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能会出现一阵子令人很不舒服的冷场,然后有人会用一种被惹怒的调子说“哦,好吧,对我而言,很冷。”或者来一句“是吗?你真这么想吗?”——或者,更有可能的,他们会转移话题,或者自顾自地继续在他们的圈子里谈论天气,很礼貌然而冷若冰霜地无视你的失言


8 不过,你可以表达不同于其他人的好恶观点,或者用一种俏皮或是机敏的个人风格表达你的异议


9 在英国男性争论,尤其发生在酒吧等特殊环境中的争论中,公开而经常的分歧——不仅仅关于天气,而且关于所有事物的分歧——是表达友谊和建立亲密关系的有效途径【就像英sir和法叔的撕逼?】


10 这是因为存在着一种英式天气等级顺序,几乎人人都在下意识地遵守。按由好到次的顺序,我将其排列如下:

·晴朗温暖/温和

·晴朗凉爽/寒冷

·多云温暖/温和

·多云凉爽/寒冷

·下雨温暖/温和

·下雨凉爽/寒冷


11 如果你的谈话对象杞人忧天般地消沉,那么,你还可以用这样的话来继续回应,“是啊,不过,他们说昨天可是下了一整天了啊!不是吗?”当你有此回应之时,你其实也就摆脱了盲目乐观的指责,并且偷空享受一下这种冷静的抱怨。这并不相关:目的在于沟通、赞同,用共同的乐观精神、共同的推测和共同的坚忍增加彼此间的社会交往和联系


12 唯一适合用于雪的谈话规则,是一项绝对英国式的一般性原则——“适度规则”:太多的雪令人悲叹,因为所有事物都是过犹不及


13 正如帕克斯曼所说,英国人可能拥有“对天气无限惊讶的能力”,他还指出,我们也很容易被天气搞得莫名惊诧,这一点也说得很对。但其实,我们还在时时期待着为天气而惊讶一把:我们习惯了天气的反复无常【硬果仁自黑真的是一绝】,我们期待着天气经常变幻。如果天气好多天不变,我们甚至会感到不太舒服:连续三天下雨,我们就开始担心洪水;下雪超过一两天,电台就会有雪灾预报,整个国家都弄得停顿下来【自嘲能力MAX】


14 当我们花去大量时间抱怨英国天气时,却不允许外国人批评它


十五 然而,我们却对于任何暗示英国天气相对来说不够趣味的说法高度敏感。最糟糕的天气冒犯,大多是由外国人犯下的,特别是美国人【英sir家真的对阿米家格外怨念】,因为他们常小瞧英国的天气。当夏天气温升到二十八九度时,我们就抱怨:“真热,不是吗?”美国人或澳大利亚人会大笑着,或是嘲笑着来一句“这叫热?根本不算。要感受真正的热,你该去趟德克萨斯(或布里斯班)。”这类回应,常令英国人升起无名之火【这段对话太有画面感了hhhhh】


十六 对美式量化天气方式的轻蔑十分普遍,有一位直言不讳的受访者(一位酒吧老板)说出了许多人的感受,他对我说:“哦,美国人的逻辑总是‘我的比你大’,不管话题是天气还是其他什么。他们真是粗鲁。大牛排,大楼房,大雪崩,更热,更多的飓风,诸如此类。完全不懂什么是细腻微妙,他们真是有问题。”【这段不记下来对不起我萌味音痴这么久23333】


17 在互惠规则和语境规则中,我们发现存在明显的拘谨和社会压抑的痕迹,同时也存在大量自发使用的克服上述障碍的“人际关系催化剂”


18 同意规则及其例外告诉我们,在英国性格中,礼节以及避免冲突(以及特定社会环境中对于冲突的认同)是何其重要,以及礼节超越逻辑的特点


19 在同意规则的各种例外,以及天气等级规则的下属条款中,我们找到了对怪异现象的容忍度,以及某种迹象的斯多葛式坚忍行为,不过,后者的悲壮并不过分,因为英国人坚忍之余同时也很偏好杞人忧天式的抱怨,两者恰相辅相成,有所平衡


20 适度规则表明,英国人不喜欢也不赞成走极端,天气如家人规则则展示了一种可能令人吃惊的爱国情绪,以及一种古怪的对细微魅力的渴求情绪


21 航运天气预报模式则表明,英国人的血液中有一种深刻的对安全感、稳定感以及持续性的需求,一旦这种感觉被打乱了,英国人就会变得非常不安;同时,这一模式揭示出英国人对文字游戏的喜爱,以及某种对神秘的和明显非理性的休闲方式和行为惯例的怪癖


第二章 攀谈


1 相互问候是攀谈的开始。在这种语境中,天气谈话十分必要,因为问候和自我介绍对于英国人而言都是比较令人尴尬的事情


2 我们的自我介绍和打招呼都比较不那么舒服,不那么优雅,比较笨拙


3 有意思的是,尽管初次见面往往最为正式,但初次介绍却往往最简单。不过请注意,英式握手总是有些笨拙的,握手时间很短,握手时两人相隔在一臂之上,另一只不握的手绝不允许有任何动作,在有些限制性不那么强的文化中所出现的握手同时另一手紧抱或拍拍上臂的举动,英国人都不会去做


4 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英国性格:太正式未免尴尬,但是过度随意未免同样令人难堪


5 在非商业性的社会交往中,笨拙程度就更高了


 看看“粗鲁的美国人”的方式,“嗨,我是比尔,从爱荷华过来”,伴着这话,还有一只热情伸出的手和一份灿烂的微笑,遇到这种方式,英国人只会向后退缩,逃避接触。我在研究期间访谈的美国游客们都说曾经被这种反应困惑过或是伤害过。“我只是无法理解,”一位女游客说,“你报了自己的名字,他们只是鼻子一歪,好像你说了什么过于私人的十分尴尬的事情一样。”“就是,”她丈夫一旁插话说,“然后过了一会儿,他们会挤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说声‘你好’——故意不报出他们自己的名字,明摆着就是暗示你,你触犯了多么大的社会禁忌。扪心自问,一个人的名字究竟有什么可保密的?”【救命我不行了这画面感铺天盖地的hhhhh】


7 除非你与一个英国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比如你娶了他的女儿,在此之前,英国人不会想知道你的名字,也不想告诉你他们的名字


8 千万别大声喊叫,语调要轻柔随意,别太热情,也别太紧张


9 即使对方看上去很乐意与你交谈,你仍然要遵守惯例,尽量克制住自报家门的冲动


10 也许大家有机会互换姓名,这时也必须用一种轻松的、毫无强迫的试着进行,当然最好是等待对方首先主动提出互换姓名的要求


11 用的仍是一种不经意的调子,仿佛这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事情一般


12 其实,英国式的礼节大多都是非理性、不诚实和伪善的【这自黑我给满分不怕你骄傲】


13 对于英国人而言,正式的方式令人尴尬,但是,随意的方式也令人尴尬。英国人的尴尬真是无处不在


14 要想做一个完完全全无可挑剔的英国人,你就必须在上述场合中表现得笨拙而尴尬


15 猜疑不决,微微发抖,不合时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让人惊讶不已,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正确行为。初次介绍应当越慌张越好,还得用上最拖沓的废话。如果最终需要交换姓名,那么也只能小声咕哝;手要试探性地半伸半缩,然后笨拙地收回


16 你去听听英国人如何迂回周折千方百计地想去了解对方职业,但却始终不问出那个禁忌的直接问题,这样的对话颇让人忍俊不禁


17 人们宁愿在书籍、报纸专栏或杂志文章中分离一个人生活的细节,而不愿意在一个更小的社交聚会更私密的场合与人口头分享


18 英式闲聊礼节的潜规则确实允许男人在听到某种聊天内容时表达他们的震惊,但是,此种情形下,必须用其他更为人所接受的男性化的合适的感叹词


19 但似乎只有英国人以及我们的殖民地后裔们好像执意要将生动的语调与一些抒发性的回应与女人气挂钩罢了


20 当英国女人忙着恭维对方时,英国男人则会不断地贬低对方,这一竞争性贬低的方式,我姑且称之为“我的比你的好”规则


21 我希望我能够用一种积极的调子结束本章,能够声称英国人在告别的时候至少要比问候的时候更加自如,可是,真相却恰恰相反,我们的道别方式在笨拙程度、尴尬程度以及弱智程度上丝毫不亚于我们的问候方式


22 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我们的问候与自我介绍往往匆忙短促,人们旨在尽快将见面的尴尬掩盖住,而我们的道别,似乎为了弥补问候的短促,通常显得拖沓而冗长


23 道别过程的第一步,通常是令人难以想象地匆忙,似乎没有人愿意再多待一分钟,唯恐耽误了主人的好意,惹主人厌烦或是侵犯主人的隐私时间


24 如果你拜访一个英国家庭,记住,你一定要为自己的道别留出至少十分钟的余地,当然最好是十五分钟,不过,二十分钟可能更保险


25 当你认为最后的道别已经完成之时,有人总会用一句“好啊,希望快点见到你啊,那时我们将……”来重新唤醒整个程序,于是又引发了新的一轮的“噢,是啊,我们一定,好,再见……”“再见。”“再次感谢你们。”“多美好的相聚啊。”“噢,没什么,谢谢你们。”“好吧,再见,那么……”“是的,真的必须走了,公车快没了,哦……”“别站在那儿了,快回去,会着凉的。快!”“不,没关系,真的……”“好吧,再见了……”然后,有个人会说,“下次你一定来看我们呀……”或者“这样吧,我明天给你发邮件,然后……”于是,整个道别咏叹重复开始【英sir你家人你真的好啰嗦……】


26 那些急于离开的人,那些站在门边急着想关门回屋的人,却不敢给任何急迫的暗示,因为这会被人认为不礼貌,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极大地表演一番,显得多么依依不舍


27 当这一场漫长的道别仪式结束时,我们仿佛经受了一场漫长的考验,全都会如释重负一般地歇一口气


28 我们然后会立即抱怨起那帮一秒前我们还依依惜别的客人【噗】


29 甚至在我们确实十分享受相互的欢聚的情况下,我们在一场漫长的道别仪式之后,仍然会将抱怨之辞混在赞美之辞中间说出来【傲娇吗23333】


30 但是,如果出于任何理由,这场漫长的道别仪式被缩短了,我们便会感觉不爽、不满或者会有罪恶感,好似我们触犯了某项天条,有时还有憎恶感,好像在怪罪对方道别的时候太匆忙【不是很懂你们硬果仁=_=】


31 英国人通常不把这种道别仪式称为“saying goodbye”(说再见),而是称之为“saying our goodbyes”(把我们的再见说出来)


三十二 我与一位美国旅游者【为什么又是美国人啊喂】探讨这个细节时,他说,“你知道,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表达,我没法理解其复数形式,或者,我猜想,两个人每个人说一声再见,所以就成了复数?不过,现在,我可明白,原来它的意思是一场漫长的道别仪式,你们要说好多好多再见【23333】。”


33 匿名规则重点强调了英国人对于隐私的重视,以及英国人中间普遍存在的疑心重重、不善社交的某种冷漠表象。这一规则第一次展现了英式礼仪复杂、非理性、反其道而行之的真实本质


碎碎念:

看完了以后最大的感受:1英sir对阿米真的怨念颇深 2本家对于英sir钝感和傲娇的设定真的很准确 3所以海英其实是官方OOC对吧

评论(11)
热度(73)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海上英伦 | Powered by LOFTER